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制度設計。職業教育是與產業融合最為緊密的教育類型,需要發揮教育評價“一子落而全盤活”的功用,在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專業評價四個體系上彰顯類型教育的特征,提升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聚焦增值賦能,立足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構建學校評價體系。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需要由教育質量來保障,構建卓越質量體系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樹立“端正”的評價理念,將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根本出發點,破除“五唯”痼疾,以高站位的評價觀引領樹立科學的質量觀,與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價值期盼和質量期待形成同頻共振。創立“真正”的評價指標,以學生、家長、社會的滿意度作為教育評價的核心指標,以學校對地方的貢獻度作為辦學質量的關鍵指標。尤其是把握好職業院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同共生關系,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將科技創新全面納入職業院校評價范疇,暢通職業院校對接區域重大科創平臺、融入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辦學機制,發揮職業教育在科技創新、技術研發、產教融合等領域的積極作用。建立“歸正”的評價機制,運用行業企業和社會評價手段,督、評、診、改相結合,以剛性的評價機制推動建立產教全面融合、校企全力協同的質量管理體系,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職業院校辦學治理新格局。
聚焦師資特質,立足教師的能力素質結構,構建教師評價體系。教師是立教之本、育人之源,要緊扣人民教師的行為規則和職業教育的師資特質,從師德師風、專業能力、課堂教學、實踐技能、服務能力等維度切入,劃分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社會服務型等不同類型和新進教師、青年骨干教師、專家型教師等不同層級,建立健全全方位、全要素的教師職業能力評價體系。嚴把育人“第一關”,將立德樹人作為教師的第一職責,強化師德考評,積極選樹師德楷模,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選聘、考核、晉升、評優的首要標準,對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守住教學“主陣地”,把教育教學實績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將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教學質量的最終體現,從督導評價、管理評價、同行評價、教師自評、學生評教、學生業績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評價,并對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顯著業績的教師給予考核激勵。突出服務“貢獻度”,本著注重能力、突出業績的科技評價導向,重點評價教師的應用性研究成果及其轉化和推廣、社會培訓、科學普及、試驗技能等技術服務貢獻,建立有利于各類專業人才脫穎而出的評價機制。
聚焦育人為本,立足學生可持續職業發展,構建學生評價體系。以學生為中心,是教育的價值本質。職業院校要精準錨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綜合素質評價“全維度”,堅持全面發展,實施五育并舉,實施學生綜合素質的過程性測評,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表現進行量化評價,反思階段性成長歷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成才。如德育素質主要考察學生的政治素質、品德修養和職業素養,評價學生在愛國情懷、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素質、遵紀守法、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表現作為。職業發展評價“全周期”,本著職前職后一體化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色,從就業相關度、薪酬水平、創新創業業績、職業崗位變遷等多重維度,強化對畢業生職后發展的跟蹤評價,一方面以此為依據加大對畢業生的職業培訓和繼續教育服務,另一方面把評價結果反饋到人才培養過程,持續、動態地優化人才培養過程,形成人才培養改革創新的良性機制。
聚焦跨界協同,立足產教融合的專業治理,構建專業評價體系。專業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單位,是職業教育對接產業鏈的基本載體,通過專業評價來優化產教融合的專業治理是職業院校治理的重要基礎。專業設置實行“紅線評價”,本著適應需求,從適應產業發展、技術變革、學習者需求等方面評價專業設置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學性;本著條件充分,從師資、實訓條件、校企合作、質量保證等方面評價專業辦學所需條件,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達成度;本著體現差異,對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培養方式等進行綜合評價,促進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專業、普通本科專業等之間形成鮮明的差異性。專業發展探索“增值評價”,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角度擴大評價面、延長評價線、深化評價點,以產業視角的增值評價來推動專業發展。既要立足專業發展的階段性,實施分層分類的專業發展評價,培育建設優勢與品牌專業、推動建設一般專業;也要立足專業發展的改革力,通過評價社會生源人才培養、“1+X”證書制度試點等新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的經驗、成果和成效,激活專業辦學的創新發展能力,推動專業建設不斷改革創新。(王振洪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