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與出國留學一百年
苗丹國
苗丹國,男,漢族,山東威海人,1954年11月出生,1970年12月參加工作,197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退休前曾任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出國留學工作處調研員。
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绷暯娇倳浿赋觯骸斑@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闭怯捎谡业讲⒔邮芰笋R克思主義,中國的歷史命運才發生根本性改變。而作為建黨前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重要載體,留學人員群體對引進、傳播馬克思主義和籌建共產主義組織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具有深遠影響。留學人員群體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成長與壯大更是密切相關,對中共百年的發展歷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發揮了卓有成效的作用,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理論基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以來,在其偉岸精神、英烈壯舉、崇高奉獻和果敢作為的引領之下,具有強烈現實關切、較高知識水準和領先創新意識的留學人員群體與其始終結伴而行,不但改變著中國人的教育觀念,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中國科教文衛事業注入新的活力,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的政治走向,進而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百年留學壯麗詩篇。?
留學生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經歷鴉片戰爭洗劫、遭受外來侵略并飽嘗民族恥辱的近代中國,各種思潮激烈競爭,各種政黨頻繁立廢,各色人等先后嘗試了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制度模式,但均以失敗而告終。恰逢此時,科學社會主義于19世紀40年代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于歐洲。1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學說由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日本影響到中國留學生,進而于20世紀初經由在日留學生等路徑間接傳入中國,但尚處于零散、自發、無序與不自覺地朦朧狀態,且主要徘徊于資產階級革新派或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各自的狹隘圈子里。他們或一鱗半爪地介紹馬克思主義,或只言片語地引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言論,或是熱衷于傳播外國資產階級學者歪曲和批判馬克思學說的觀點,卻沒有也不可能真正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與要義,這就導致十月革命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和完整性。
受到辛亥革命、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愛國知識青年熱情高漲,紛紛留學國外追求新思想新學說新主義,尋找救國出路,以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于留日、留歐、留蘇俄學生中的馬克思主義研究和傳播出現新的熱潮,其中留學生出身的早期共產黨人對傳播馬克思主義尤為努力。一是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建群體的留日學人李大釗、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等人,均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學說在中國的傳播作出重要貢獻。二是毛澤東等雖未赴法勤工儉學 ,但卻對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發展起到極為重大的作用,作出巨大貢獻。在以毛澤東、蔡和森為骨干的湖南新民學會及社會主義青年團等各地進步團體共同推動和組織下,20世紀初的一二十年代陸續約有20批次1900余人赴法(歐)勤工儉學。新民學會成員于1920年7月在法國率先提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政黨的主張,并建議命名為中國共產黨,同時還翻譯馬恩著作傳回國內。三是由毛澤東、何叔衡等于1920年9月發起組建的革命團體“湖南俄羅斯研究會”,于其《簡章》中明確規定要推動“赴俄實地考察,提倡留俄勤工儉學”,旨在研究蘇俄革命經驗,身臨其境研學馬列主義。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以及“五四”運動的爆發,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并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進程中的重要轉折點,在中國社會引發激烈震蕩,進而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成長產生了重大且深遠的影響?!笆赂锩宦暸陧?,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泵珴蓶|的這段著名論述生動闡明了馬列主義在舊中國時代從早期傳播到立足漸穩的歷史性演變,進而認定馬克思列寧主義正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科學論斷。?
三大留學生群體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與鞏固
李大釗、陳獨秀等一批具有留學經歷的先進知識分子與毛澤東等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一道,從馬克思主義中找到批判舊世界的思想武器,看到帝國主義制度的腐朽性及其滅亡的必然性,懂得了社會新陳代謝的客觀規律不可抗拒。留學生群體不但分別從日本、蘇俄、歐洲三個不同渠道引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組建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術團體,籌建早期政黨萌芽狀態的共產主義小組,并且直接策劃組織了全國性共產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創建初期的中共黨員及早期高層領導主要由四部分人組成:一是以陳獨秀、李大釗、李達、李漢俊、董必武、林伯渠、彭湃等人為代表的早期留日學生群體。二是瞿秋白、羅亦農、王一飛、劉少奇、任弼時等于1920年起陸續赴蘇俄工作或留學期間培養的共產革命骨干群體。三是以蔡和森、周恩來、趙世炎、李維漢、李富春、向警予等為代表的旅歐勤工儉學生群體。四是張國燾、鄧中夏、毛澤東、何叔衡、陳潭秋等沒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國內先進知識分子。
中國共產黨以其新型政黨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以其鮮明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愿景追求以及先進的思想武器創造了別具生面的政治發展道路,給百孔千瘡的近代中國帶來峰回路轉的希望。成立不久的中共中央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從1923年開始陸續批量派遣領導干部以及黨團員骨干赴蘇聯留學,其中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葉劍英、何叔衡,以及張聞天、葉挺、關向應、王稼祥、博古、王明、左權、烏蘭夫、師哲、楊尚昆、陳賡、伍修權、劉伯承、凱豐、葉劍英等人是這批留學群體的主要代表。與此同時,成立于1922年的中共旅歐支部也于1923至1926年先后安排數批留歐勤工儉學生轉赴蘇聯留學,其中有趙世炎、陳延年、王若飛、劉伯堅、李富春、蔡暢、朱德、鄧小平、聶榮臻等人,后來均成為中國共產黨的高級領導人。?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中國的留學事業再創輝煌
新中國成立伊始,黨和政府在面對來自國內外異常復雜、重重困難的巨大壓力之下,依然堅定實施重點向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大量派遣留學人員的重大方略。20世紀60年代初期,又擬定向多個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適量派遣留學人員的重要決策,為新中國的出國留學活動有序發展打下牢固的政策根基,同時也為留學事業的持久建設積累寶貴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實行改革開放路線之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和持續調整并延展推動了更大規模、更高站位、更寬視野地擴大派遣出國留學人員的政策方針,為我國當代出國留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輸入強勁動力,引領出國留學進程步入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進而使得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留學活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72年來,我國的出國留學整體規模從小到大、從點到面、從弱到強,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人員輸出群體,累計高達一千余萬人次的各級各類留學人員的足跡踏至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留學后回國人員的身影也已遍布國內幾乎所有地域和職業。72年來,在我國出國留學事業建設的結構框架內,多層次、多學科、多領域、多國別、多類型的留學人才培養模式齊頭并舉,已系統形成“國家財政公派出國留學、單位經費公派出國留學、個人籌資自費出國留學、境外獎學金資助出國留學、中小學生出國留學、留學完成學業后回國就業”等六項既各自獨立、自成體系,又互為關聯、相得益彰的運行體制和政策機制,并不斷將這種制度優勢轉化為充滿動能的社會效益。72年來,我國的出國留學事業已經進入全新的“繁榮發展期”,開拓空間和運行軌跡越發廣泛與精準,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各類風險管控、彼此相互借鑒、協力融合調整、科學兼收并蓄”的進取模式,同時持續強化構筑了以“各路有序并舉、綜合效益掘進、多維合作共建、整體安全保障”為基本導向的境外求學之路,進而使之成為“人類命運共同、多元文明共鑒、全球文化共賞、先進模式共享”的國際化研學載體。?
結語
在中國共產黨誕生百年之際,我們清晰地看到:百年前一個極端落后、支離破碎、虛弱不堪的舊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鳳凰一樣涅槃重生,并于通往世界巔峰的征程上成為全球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中國之治和西方之亂形成的鮮明對比,使得中國在全球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成為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進而為疫情防控之下的世界復蘇帶來信心和希望。中國共產黨以其高度自覺的使命意識、百倍堅定的人民情懷、永不言敗的責任擔當、艱苦卓絕的實踐探索、無比輝煌的發展成就,充分表明自身不愧是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當今世界正面臨政治多極化和有限全球化的新趨勢、新考驗和新風險,地緣政治與大國關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種種變局,進而在凸顯留學安全發展戰略權重的同時大大削弱了中外教育交流的互利性潛能,這對于戰略大環境持續動蕩的中國留學事業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調整的機遇。百年來的中國留學發展史無可置疑地表明,中國共產黨是引領中國留學事業從以往輝煌邁向更大輝煌的旗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作為具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為均衡”的全球最大規模教育教學體系借以支撐的出國留學事業,必定能夠在重置期的世界格局中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任務,進而在服務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